|
您现在的位置:-->[别姓探源]-->查看文章[关于明代别氏墓碑] |
文章作者:别道登 文章来源:湖北仙桃 发布时间:2021/3/2 8:08:57 |
公元1972年冬,毛太河村民疏浚河道,于景家塘挖出墓碑一块,弃于荒野,当地人讲,这块墓碑乃别氏先祖之碑。 2009年清明节,别家老屋湾别氏后裔把他运回,安放在关王庙侧,供后辈子孙瞻仰祭祀。 2009年的一天,我和我的老师,仙桃著名诗人徐效达先生一起拜谒了别氏墓碑。碑体呈黛黑色(当时是小雨天,现在看来,天气干燥,碑体是灰白色),碑高120CM,厚20CM,其中:碑首高 30CM,宽58CM,底座高20CM,宽58CM,碑身高70CM。碑首为二龙戏珠浮雕,碑身字迹基本能够辨认。左边刻写着“明显考别公景家塘讳美之墓”,右边刻写着“明显妣李氏荷三之墓”,落款为“皇明崇祯七年四月拾陸日别志春立”等字样。这里的“景家”二字处,因碑石风化严重,没有字。老师说,这里是可以写上官职名或地名的。墓碑在景家塘出土(现在这里还叫景家塘)所以写成“别公景家塘讳美”应该是可以的。 2021年2月24日,我再次拜谒了别氏墓碑,对他进行了认真的清洗,整理。虽经390多年的风雨侵蚀,碑首浮雕,两条龙的须,齿,睛,鳞,依然棱角分明,视角清晰,给碑面浇上水后,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。“明,显,之墓”等字,采用阳刻,线条清晰,手感细腻平滑。其他文字,均用阴刻,隐约可见。 我反复查找了光绪年间的沔阳(仙桃)别氏家谱,没有发现“別美”其人。 那么,碑从何来?沔阳别氏,自洪武二年始迁祖妙祖公“复返陆州竟陵”以来,只在明嘉靖年间和清光绪年间修过两次谱。可能嘉靖年间,其人还没有出生,光绪年间,其人早已逝去。而光绪年间的家谱是以嘉靖年间的家谱做基础的。 发现墓碑的地方是李氏的族居地,现在还是叫李家石桥,这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关于这方面的传说和故事。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:李氏并非原配,甚至连小妾也算不上,这种关系,不被社会认可,不被家族所容忍。因此,别公同李氏远徙异乡,久无音讯,与族家失去联系,导致別美没有被续谱登记。 到崇祯年间,別美的后人,或至宦为官,或经商发达,回乡省亲祭祖,而踪迹无所考,故作衣冠冢。 山西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说:这块墓碑“是普通人的墓碑。因如有官职肯定会刻上,配偶也会称夫人,或安人,孺人等封赠,不会只写姓氏名讳。这是光宗耀祖,流芳百世的大事,子孙不会不写。至于碑首二龙戏珠是和碑身连在一起的线刻装饰,不是单独制作的表示官职品位的碑冠。” 我仔细观察过,碑首二龙戏珠是浮雕,不是线刻。别家老屋湾,景家塘,李家石桥,地处古竞陵南乡,同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是紧邻,当年战乱十八年一切都几乎毁烬。墓碑是在300多年以后,人们在无意中挖出的。运回墓碑时,是墓碑出土近40年后,且被人们弃置荒野。不排除底座下面还有碑玞。 俱往矣,世事沧桑,过眼云烟。不管怎麽说,毕竟是390多年前留下的先祖墓碑。凭吊之余,写了几句,聊作思祖之念矣 愿列祖列宗,保佑子孙,达孝善继,光生上代。 妙祖公二十代孙 道登 2021年2月26日写于仙桃 |
|
|
![]() |
![]() |
|
 |
搜索表单: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