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别姓动态 别姓探源 别姓分布 别姓名人 别姓文化 别姓作品 网络圣地 捐助基金 通 讯 录 取名技巧 娱乐游戏  
 
用户名:
密 码:
 
 
 
 
别姓分布
暂无推荐文章!~
 
 您现在的位置:-->[别姓分布]-->查看文章[东三省(辽东宽甸)别姓]
东三省(辽东宽甸)别姓
文章作者:别道林 文章来源:湖北武汉 发布时间:2008/4/5 11:55:39

别森只身闯关东 创业艰辛

  在山东诸城的别氏家族,到了咸丰年间,在兵荒马乱,天灾人祸交加的情况下,生活异常贫困,难以为生。这时别永钧的长子别森,面对此情此景,心中十分忧虑。为改善别氏家族的生活困境,作为长门长子,他感到自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他决定要挑起改善别氏家族命运的重担,先只身一人去闯关东,趟出一条路子,一定要找到能使别氏家族安身立命的地方。他的决定经过族中长辈研究同意之后,别森带着前途未卜的迷茫,只身一人勇敢地踏上了艰苦的征程。在几经辗转,查看了许多地方之后,来到了辽东省宽甸县大木株沟,觉得这里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耕种,虽然是人烟稀少虎啸狼嚎,但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改善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。于是别森不辞辛苦,夜以继日,丈量选好一片占荒地,留下标记,并向同伙逃到那里的难民做了一番嘱托之后,立即风雨兼程,急速赶回诸城,向族中长者详细汇报了此行情况。经族人同意后,立即与管氏妻,收拾行装,携儿带女,手提肩挑上路,再次经历艰难的长途跋涉,经受旅途的艰辛,终于来到宽甸自己选好的地点,就在这里定居下来。开始创造安定的新生活。
  从咸丰年间在宽甸定居后,随着生活的改善,还经营了一处油坊,生活日益改善。大约经过二、三十年的光景,在这里经过了三代人的生息之后,可耕土地越来越少,而从山东诸城投奔来这里的族人却越来越多,租种别人的土地则地租及各种捐税均甚多。一些家庭的生活又出现了日益窘困的情况,有的已经难以维持生活。当时正值清代末年,一些原来被清政府禁人的地方已经开禁,如吉林省的延边、通化等地方。于是有的族人又在考虑另觅生存之处,首先是别森的长子别明仁,仿效当年父亲闯关东那样,又是先由他只身一人背着修理称的工具箱,从宽甸向东北方向,一路上以做工求生,一直奔向新开禁的地方。
  满清贵族自东北人关,入主中原以后,于康熙16年(1677年)下令将祖宗发祥之地长白山地区,包括吉林省和龙一带,划为封禁之地,不许开垦耕种。以至造成大片地方在长达二百年之间,荒无人烟。直到光绪七年(1881年),清政府才下令解除禁令,并将海兰江上游流域辟为招垦地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又将图们江上游以北流域辟为开垦地。当年俗称所谓“山东棒子”(从山东来的难民),“高丽棒子”(从朝鲜过来的民众)就是在这段时间进入了长白山地区及图们江沿岸。别明仁几经辗转于1881年来到了吉林省延吉县(今和龙市)头道沟北山脚下。发现这里有大片荒地荒山,于是选好地点后立即回宽甸,把家搬来,就地取材建房而居。经过一段时间,在明仁创造了一定的生活条件之后,父亲别森及二弟明仁、三弟明礼、四弟明智均相继来到头道沟。经过全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,到民国10年左右,在明仁长子景岘当家时,出现了别家大院最繁荣兴旺的高峰时期。这时除耕种土地之外,还经营了油坊、药铺、炮铺。后来又由明智当了几年家,接着是景暶,最后是景云当家。据说在别家大院的兴旺时期,曾有一支土匪,想要抢劫别家大院,但是当他们得知景云(别老八)有一手好枪法,可以一枪打死两只野鸡时,吓得没敢露面就逃跑了。在景见当家时别家大院曾发生过一次火灾,烧毁了五间正房,损失很大。景见因拼命救火抢救财物,身体受到严重伤害,从而患病不起,不久即逝世。从这次大火,及景见逝世,别家大院从繁荣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,年景一年不如一年了。
  别森祖作为别氏族人只身闯关东,开创别氏家族新生活的第一代先祖,后来又让长子明仁再次在头道沟开创新生活。他从山东到宽甸再到头道,带领儿女子孙用劳动的双手勤俭持家,使别氏族日益繁荣兴旺,他的光辉一生,功盖全族。一直活到91岁高龄,在头道无疾而终。时间大约是光绪33年(1907年)当时正值冬季,将灵柩安放于后山。次年开春后,将灵柩用马车运回宽甸大木株沟后,选择吉日,于光绪34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。整个陵园规模宏大,石碑高耸,庄重肃穆,十分壮观。详见族谱上卷“祖茔要略”中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。到如今,在别氏族人大都先后离开宽甸的情况下,惟有别景春之子别廷秀及其全家(三子一女)仍在大木株沟居住(现宽甸县双山子镇四平村六组)。廷秀及其全家,独自承担起管理和维护一大片别氏陵墓的重任。数十年如一日,默默无闻,无私奉献,不愧为别氏家族的优秀儿女。对此,后世族人将永远感念不忘。
  仍在山东诸城老家的永钧之弟永鑑的后代,在那里生活困苦难以为生,得知先期闯关东的别森及其后代,在宽甸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,于是永鑑之孙别桂的长子春田,次子春吉(明字辈)也先后离开诸城,到辽东宽甸来投奔族人。据永朗祖的曾孙别景岚的次子别廷修(今年83岁)说:“我们这支人从山东到东北来,先是到宽甸大木株沟居住(是奔明礼祖那支人来的),在那住了约七、八年,在别廷金(景岚长子)8岁那年,即87年以前,从宽甸迁到通化水洞沟种地”,廷修说:“在我15岁那年又从水洞沟迁到通化五道江梨树沟种地,别景峨也同时迁来。景峨叔之子廷锡是我叔伯四哥,比我只大三岁,我俩一同在五道江读私塾。”“在宽甸期间,我们这支人称别明礼那支为‘油坊那份’。在别廷修15岁那年,别廷璋(景昉次子,明义之孙)要到临江县松树镇开水磨坊,路过通化时,到五道江梨树沟别廷修家,并住了一宿。”春田、春吉这两支人迁到五道江后,别景岚及其长子别廷金(20多岁,约在1925年前后)均曾回大木株沟,祖茔地上过坟。他们说这个祖茔地,地势和风景均甚好,有山有水,两侧各有一个天然的石砬子立在那里,使茔地显得肃穆、壮观。这是别森祖陵墓之外的另一处别氏祖茔地。
  别森这一支在宽甸定居后,或者是迁到和龙头道以后?别森的二个弟弟别林、别橓两支族人也先后或同时离开山东来东北投奔族人。因当时交通很不便,有时要乘船越过鸭绿江或图们江,绕道经过对岸朝鲜国的地域来躲避长白山地区的土匪,才能来到通化或头道等地,别橓这一支几经周折,来到了头道,又和族人聚居一起。这一支族人也就是头道的族人早年通称的“小门老别家”。别橓之子别明刚,共有五子、三女,其孙廷环(明刚第五子景琳长子),现仍住头道镇。他家中还保存一份祖传至今的纸轴家谱,长约四尺,宽三尺,上面也是记载以仁山祖为第一代,直到景字辈的部分族人。详见族谱上卷中“纸轴家谱”介绍。现在我们除了光绪29年、31年两份别氏家谱外,这一份悬挂式纸轴家谱,也是别氏家族世系的有力证明。而别林一支,则在来东北途中走失不知去向。据振华谈,他父亲(廷江)在世时曾说过,先祖来东北时“在某地上船时失去了一支人”。另据别廷文说,他的大女婿周久如在抗美援朝去朝鲜时,在朝鲜某地遇到一家姓别的,会说中国话,据男主人(50多岁)说:“那边姓别的很多”。据初步推断,现在朝鲜的这一批别氏家族,很可能就是来东北途中乘船时丢失的别林一支族人的后代子孙。另外,还有一种说法,据别廷镶的长女别桂珍说:别森、别林、别橓外出逃荒,“别林流落烟台地区,家族还很兴旺,解放后失去联系”。这次续修族谱,恩华在烟台市公安局的帮助下,以书信与烟台地区的别氏同姓人士联系,均未查到别林的后代子孙。直到本书出版也未得到别林一支族人的有关资料。对两种说法都无法证实。望后代子孙继续探究之。
  上述情况可以说明,别森、别桂(其子春田、春吉)先后都在大木株沟定居过。别森一支是先来的,生活要好一些。别桂一支后来的,为了得到更好一点的生活,他们又先离开宽甸迁居通化,逐渐又分居各地。别森一支是在别桂一支迁居通化以后又迁居延吉头道的。两大支族人分迁通化和头道以后,互相都了解各自的住址,并有不少来往。景日方之次子廷璋,要去通化临江县松树镇开水磨坊,曾到廷修家一事,当是发生在别桂一支已迁居通化,而别森一支尚未迁居和龙头道之前。后来景噼在编写的《别氏谱系》中,把别森(头道)别桂(通化)两方面族人都写了进去,这也可以说明当时两地族人联系之密切。至于已不知下落的别林一支,在1903年写成的《别氏谱系》中为何也能将他们写进族谱?别林有一子,别明顺,有二孙,景玟和景珉。这也是一个谜,有待后人寻求解决。
  别森一支在宽甸定居已有三代人之后,明义的次子景噼,考虑到别氏族人从山东迁到宽甸以后又分头迁居,有到通化的,有到头道的,还有到其他地方的,分布越来越广,人口也日益增多,而别氏族聚居山东诸城时的家谱,经过战乱“谱系丢失”形成了“辈行无序,名次胡起”的混乱情况。深明大义的景噼认为,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,必须要用族谱来规范全族人的有关行为,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。他下决心组织力量,克服一切困难,重新编写家谱。在长辈的授意下,在亲属的帮助下,景祥终于在光绪29年写出了这份流传至今的《别氏谱系》。在若干年后,明礼的次子景昭在这份族谱的贯彻执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。譬如,家谱中规定了对“廷”字辈的用字,有人主张用“福”字,并且在实际上明仁和明义排在前面的儿子,起名时已经开始用“福”字。而景昭提出,用“福”字的话,下面就不好排了,还是按家族规定用“廷”字为好。这个正确意见被族人所采纳,对已经用“福”字的,都重新起名改用了“廷”字。据廷峰记忆,年幼时曾在自己家中看到过这份族谱(“文革”中被焚烧),因为是用文言文写成的,当时看不懂。但是在这份家谱的最后有“景昭沐浴手书”这六个字,印象十分深刻,至今记忆犹新。这份族谱修成后,因当时条件所限,只能供族人各家庭互相传抄。景曜家中的一份,是景昭亲手所写是确定无疑的。现在保存下来的光绪29年本和光绪31年本,都是由这个同一的祖本,从不同的支派传抄流传至今。
  从山东先后来到东北的别氏族人,最早是在辽宁宽甸大木株沟聚居,以后又分别迁往通化和延吉县的头道沟,今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头道镇。以这两个地方为主要居住地区。经历了从清代咸丰年间到满清被推翻后的民国时期,以及东北沦陷后的日本帝国主义傀儡政权,伪满洲国的14年统治,直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的胜利。

 
 
搜索表单:
 
 
 

网站顾问:别道林 TEL:15972082388
别姓网网址: http://www.bxwcn.com Copyright © 2006-2009 中华别姓网 版权所有